一、从零开始也莫慌
大部分人在决定考研时,肯定是经过无数次纠结和心理斗争的。考研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你需要静下心来,一边应对课程,一边复习备考。这个过程庄就像庄稼佬进皇城——头一遭。做出决定之后,更多疑问接踵而来。专业选择(专业的考试难度、就业前景以及对专业的热情等)、院校选择(是否名校、所在地以及院校实力等)、报录比(报考人数:初试入围人数)、复录比(拟录取人数:初试入围人数)等等,所有问题都需要我们考生自己一一查询,再来确定自己报考的学校及专业。选择院校和专业也是一场小小的拉锯战,可能网上或者身边同学的一句评论,比如“某某学校内卷严重”、“某校阅卷压分,不好考”之类的,瞬间你的选择就动摇了。而我能给的建议是:如果你一心要考某个学校,就大胆去尝试,目标坚定的人动力十足,很可能一次上岸;如果你想求稳,确保自己有上岸机会,那就多查阅院校和专业信息,通过报录比和统招人数以及参考书目这些指标,来匹配自己的实力水平以及备考内容与大学课程关联度,确定一些入围机会较大的院校和专业。我个人偏向于第二种情况,通过往年德语专业的招生情况汇总,我发现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院校相对较少,仅有31所。再排除一些考研难度特别大,以及院校所在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留给我的选择就只有大外、川外、西外和广外。这四所都是专业的外国语大学,实力旗鼓相当,但是广外比较有地域优势,相对更难考。后来经过学姐以及同学的避雷指南,我在9月份考研预报名之前将目光锁定了西外。
做出选择之后就要开始全力备考了。备考时间比较长,在这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可能就业、保研或者出国,就只有我们考研人昼伏(考研教室)夜出(走廊背书),备考途中难免心理不平衡。考研无人监督,全靠自觉,要是因为不自觉耽误复习进度,得不偿失,还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和安排作息时间,及时纾解郁闷,否则在备考中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崩溃。以上问题,都是在决定考研之后不可避免的。因此,于内心深处,考研人要足够坚定和强烈的动机、热情来弥补意志力的欠缺。在备考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时常自我鼓励,也不忘查漏补缺,各个方面都仔细地复习到。毕竟考研可不止一根国家线,对单科都是有要求的,不能厚此薄彼。每年因为某一科没过国家线或者院校自主划线的高总分选手可不少。另外,我们可以适当借助外力推动自己学习,比如寻找研友;加入喜爱的老师的课程学习;寻找或者创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考研人来说,考研要厚积薄发,备考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12月底的最后一战,有规划,按部就班,则步步为赢,考研是场修行,苦中作乐,终得正果。记住,不只有你一个人是从0开始的小白,稳扎稳打更为重要,不要被其他人轻易左右。
二、关于西外的德语语言文学
西外的德语语言文学隶属于西外欧洲学院,西外于1959年开设德语专业,自1995年起开始招收德语专业研究生,且德语语言文学作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未来可期。西外研究生阶段有“1+2”“3+3”模式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另外欧洲学院还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建立了涵盖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的联合培养体系“中德学院”(GIP)。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的机会还是很充足的。2021年西外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拟招收15人(不含推免),因此统招考研名额还是很多的。官方给出的报录比是4:1,初试入围30人,复录比为1:1.2—1.5,复试总成绩按60%x初试+40%x复试计算,按复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了19人。今年生源充足,因此没有接收调剂。往年西外拟录取人数和简章所给的出入不大,一般往年接收调剂的多数是笔译专业。历年西外的录取分数线要么是国家线,要么比国家线高几分(另外补一句,西外出分数线和复试名单比较晚)。2021年德语语言文学的复试线是364分比国家线高9分。因此,就分数线、录取比例和专业发展情况来说,西外还是很让人心动的。每年报考西外的人也不在少数,竞争也相当激烈,认真备考,取得尽可能高的初试分数,对复试录取还是很有利的。
三、关于初试复习
西外的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除了101思想政治理论是统考、241英语二外(难度远小于英语一)、614基础德语和814综合德语是学校自主命题。政治每年备考的内容都差不多,变化在于时政以及考点分数占比,几乎很少人在政治上掉线,基本都能过国家线和院校线,主要的区别就是拿分的高低了。政治考得好有利于初试总分。历年西外的单科线(总分=100分)基本都是55分,过这个线想必对大部分人老说都没问题,但是要追求一个比较高的初试总分,各科必须要均衡发展。因此,考研政治和英语的学习也要上心。
在政治备考上,我是跟着徐涛老师备考的。我本人高中是理科生,没有正儿八经地好好学习政治,以至于大二的时候学习马原跟听天书一样。我从暑假开始听徐涛老师的基础课,配合着《核心考案》把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重新学了一遍,然后强化班、冲刺班都跟着学,加上《优题库》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反复刷选择题,做好错题归类,把知识点巩固好。直到10月中旬我才开始看主观题,但也仅仅局限于看答案,理解答题方式和分析角度。集中背诵主观题是从11月开始,我跟着徐涛老师的50天背诵上岸计划,打印了一份艾宾浩斯复习计划表,每天背公众号里推出的2—3个考点,一直背诵到考前半个月。然后就是集中理解和背诵肖四肖八,关注时事热点(一般带考研的政治老师都有归纳),最后安心去考试即可。在这里我要多提醒一句,考前一个月可以刷刷历年政治考卷,把握个人整体的答题速度和正确度。
在英语备考上,西外大纲给出的英语丛书叫《21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读写教程)以及《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英语丛书和我本科使用的不一样,结合我本科书籍上的内容,我觉得重新买这种二外丛书系列的意义不大,不如多刷刷英一阅读,把握出题角度,因此我只买《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这就是一本语法工具书,可以对不太熟悉的语法内容及时查漏补缺。这部书大概有当代大学德语第三册和第四册加起来的厚度,由于涉及范围广泛,这本工具书对语法的解读也没那么详细。词汇量是基础,我使用的是红宝书,另外我还买了《考研英语词汇》,其实这种单词书买多了也没用。一是背不完,二是书本的编纂方法不一样,推荐的记忆方法也不一样,容易让人混乱。选择一款你觉得够用的单词书就可以了。重点是单词必须重复记忆,温故知新,保证熟悉度。针对西外二外考试特点,我建议2023考生着重复习同义词和形近词,二者在选择题和完形填空中出题较多,我当时考得有点懵。因为没有复习到这一块。翻译学习一下英语一的翻译题就行,二外的翻译题都是单句出现的,理解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到位就能过关。最后,一定要准备一下作文。西外作文就一篇,类似六级作文。西外考纲没有提到作文或者语言表达,因此,我在备考的时候没太把作文放心上,狠狠地被考纲摆了一道。这一部分并不难,要多写多练,稳定发挥即可。
在基础德语备考上《高级德语》(第1、2册),《德国历史基础教程》,《德国文学简史》,《德国国家社会与文化》,《德语语言学教程:新版第二版》,从考试情况来看,考题内容和难度类似于德语专八,而且西外的考试真题自2016年起就不再对外公布,网上的很多真题资料真实度有待考察,而且参考价值并没那么大,毕竟最新的都已经过去5年了。《德国国家社会与文化》几乎没有考到什么内容,2021年《语言学》考点均在简答题,认真把握课本重要内容和概念即可。基础德语的重点还是在于语法和词汇,个人建议2023考生把重点放在《高级德语》和当代系列上,夯实基础,梳理四年的笔记本内容,形成知识体系。第一次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大一学习的很简单的东西都被遗忘了。
在综合德语备考上,参考书籍为《新德汉翻译教程》,《实用德汉翻译教程:德汉·汉德》,《德语专业写作教程》(下),其实这本写作书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还没有大学写作课内容丰富,综合德语只包括写作和翻译,所以这一科总结到一点就是要多练习,最好能找到研友帮你检查和修改。如果和老师关系好的话,可以麻烦一下任课老师帮忙检查润色。《实用德汉翻译教程》里面有很多翻译大神和编者的优秀翻译案例,能不能将大神的精髓内化到自己身上就看个人了。2021年综德的写作是图表题,要求350字左右。作文我个人推荐多练议论文和图表文,只要练习足够多,专业课就难不倒你。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四、关于复试准备
在西外出复试通知之前,80%的大学对于外校考生都是采取远程复试。打给西外研招办的咨询电话也没得到明确回复,一开始我认为西外应该也会采取线上的方式,都准备买三脚架了。3月23日下午5点的一个通知电话让我猝不及防,电话通知,今年西外要在26日进行线下面试。官网没有指定参考书目,而且复试内容包括笔试(25日晚),德语面试以及英语面试。网上搜集到的经验贴也很少有提复试笔试的,我也没有想到过会有线下笔试,在这方面没有准备那么充分,不过好在4月2日有专业八级考试,那段时间我也有刷题背单词,因此我在做笔试卷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复试题目分选择,国情及文学填空题,句型转换,中德互译和议论文5部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题内容较多,全程做下来几乎没什么时间去检查,答案基本都是第一感觉,后期西外也没有单独公布笔试结果。具体考成什么样我就不得而知。
面试安排在教学楼的某间教室,一共6个面试老师,一位英语口语老师,一位思政考官,其余是专业课老师。面试基本就是思政考官1-2个问题,英语考官1-2个问题,专业课老师提的问题会多一些,当然也根据考生的表达能力而定。在前一位同学进去面试的时候,候选人盲抽一篇文章,前一位同学的面试时间就是候选人的准备时间。进去面试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再提2—3个问题,我的问题包括择校理由,未来专业方向和本科的学生活动,最后再对抽到的文章进行提问。我抽到的文章是新冠疫情期间德国的移民融入峰会。老师对其中内容对我进行提问,包括文章梗概、移民的含义以及哪些人是移民。面试老师都很和蔼,问的问题也不难,但是我在那个环境下比较紧张,好几次没听清老师问什么,然后再反问老师问的什么问题,我每个问题都有回答到,但是内容也很简短,因此,我个人觉得面试过程给我的复试成绩拉了很多分。友好提醒广大2023级考生,平时多开口练习,面试要多做准备,克服紧张情绪。关于英语面试,考试之前,研友们都相互安慰说,专业老师口语还不如我们,所以我放宽心进去面试了。但其实不是专业课老师来进行英语面试。不过英语老师提问也很照顾我们,问的比较简单,结果还是因为长期未使用口语,加上心情紧张,我说了一段之后卡壳了,随之面试也结束了。我一度以为我的考研之旅终结在面试了,结果现实温柔以待,我被拟录取了。由此可见,有个好一点的初试成绩还是有保障的。在面试的准备上,尽可能多方面练习,有备无患。特别是语言专业的考生,表达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冲破最后一关。
五、最后寄语
考研是场结合智力、体力、抗压力、自制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硬战,其中也不乏运气的成分。每个考研人选择都是一条独木桥,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做个明白人,时刻清楚自己的实力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一味照搬经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后祝大家考研都能上岸。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