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59年,1982年设立全国第一个海洋化学硕士点,1986年设立全国第一个海洋化学博士点,1993年建立全国唯一的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培养了以高从堦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海洋化学”学科从2002年开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一些优势领域(如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专业人才。应用化学学科于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下设海洋化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海洋化学研究所和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共有教职员工1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1人, 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博导)37名,先后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0人,学院内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6%。近五年来,承担国家“973”、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各类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0多项,项目总经费逾亿元;发表科研论文年均200多篇,其被SCI、EI收录300余篇;年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近五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
学院现有海洋化学及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点;有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等11个学术型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包含化学工程、海洋材料技术两个研究方向)。现有在读硕士生、博士生550余人。
本院拥有“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海洋精细化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和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各种先进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总值6000余万元。
学院特别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专家100多人次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派出各类研究和技术人员到国外进修50多人次,教职工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短期交流300余人次,各类学生出国(境)交流近200人次。
二、招生专业目录
联系电话:0532-66782605 联系人:李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全日制 拟招生人数 |
非全日制 拟招生人数 |
专业基础知识笔试科目 |
070702海洋化学 |
||||
01海洋物理化学 |
杨桂朋 |
29 |
1 |
2222化学海洋学
|
02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
于志刚 杨桂朋 刘素美 王江涛 张桂玲 张劲※ 朱茂旭 刘春颖 姚鹏 任景玲 李雁宾 李克强 庄光超 |
|||
03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化学 |
王修林 李先国 王江涛 朱茂旭 石晓勇※ 梁生康 李克强 |
|||
04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 |
赵美训 于志刚 李先国 姚鹏 邢磊 |
|||
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
||||
01海水资源利用 |
高从堦 王海增 高学理 |
15 |
1 |
2223化工原理A或2224有机化学 |
02海洋精细化学品化学 |
范玉华 |
|||
03海洋能源化工 |
李春虎 李阳※ 包木太 李一鸣 孟祥超 |
|||
04 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 |
于良民 夏树伟 张志明 杜 敏 李一鸣 |
|||
注:加※者为校外博导。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招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未达到 “申请-考核”制外国语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国语(1001英语)考试且成绩达到学校要求。 |
三、综合考核方式和内容
(一)专业基础知识笔试
(二)面试
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等内容。
1.业务考核主要考察申请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申请人需准备5-1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2.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申请人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四、综合考核总成绩
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得出,总成绩及任一项成绩出现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70%+外国语考核成绩×30%(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综合考核总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
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到导师。依据考生所报考导师的招生名额,按考生的录取成绩排名进行录取。
五、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2222 |
化学海洋学 |
1.《海洋化学》,张正斌,刘莲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化学海洋学》,陈敏著,海洋出版社,2009 3. 《Chemical Oceanography》, Millero, F. J.著,CRC Press, 2013 4.《Chemical Oceanography》, vol1-11, Riley, J. P. 5.《Aquatic Chemistry》, Stumm, W. 6.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张正斌、陈镇东等主编,海洋出版社 |
2223 |
化工原理A |
《化工原理》,夏清,贾绍义主编,第二版,天津大学出版社 |
2224 |
有机化学 |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1.于志刚 联系方式: yuzhig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侧重于河流、水库、河口和近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生生态系统中化学生物标志物分析与应用、大河及其河口的放射性同位素行为及示踪、海洋有害藻和水母分子鉴定和生态学等方面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973(课题)、NSFC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有机碳的保存机制研究,2017-2021,260万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近海海洋环境变动与水母灾害发生的关系,2017-2020,260万元。
2.于良民 联系方式:13505422398,yuyan@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环保型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类天然产物及其生态特性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研发的新型防污涂料及配套高性能防腐底漆,作为换代产品获得应用,满足了铝合金结构特殊的防污需求。
(2)研发的仿生物皮肤特性的防污减阻材料经实船验证,其应用性能优良。
(3)发明了系列特种功能结构单体,并实现了单晶培养及可控聚合。
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3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多功能协同作用的防污涂料及其配套防腐涂料研究,山东省联合基金, 2018.01-2021.12,280万元;
(2)仿生物皮肤特性的防污减阻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2017.09-2020.08,300万元。
3.王江涛 联系方式:13605325850,jtw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污染生态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海洋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海洋中活性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用于海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海洋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三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1项973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078),海洋微藻释放的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62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19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
(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E208MD06),胶州湾海水中的微塑料对当地主要藻种的生态毒性效应,18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18 年3月至2021年6 月
4.王修林 联系方式:13853248235,xlw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境化学根据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和生态毒性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陆海同步观测、海洋围隔生态实验,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型“四位一体”的综合技术路线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负荷物污染生态效应、环境容量理论和污染物陆海全域优控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共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50余篇,并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山东近海水质超标严重海域高效治理技术方法研究(2018GHY11500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2018.05-2019.12,25万
(2)典型致灾赤潮的早期诊断、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2017YFC14043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07-2020.12,38万
(3)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方向五: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U1606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01-2019.12,42万
(4)多重人为压力下莱州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和调控原理(U1706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8.01- 2021.12,80万
(5)渤海入海污染源解析与水质目标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YFC14076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08-2022.12,100万
5.王海增 联系方式:13969699603,haizw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海水/卤水中镁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镁系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制备与应用、海水资源利用战略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围绕着氧化镁基复合材料(镁硅/镁铁/镁铝复合氧化物等)的制备、溴素提取与高值化利用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以开发利用海水/卤水中的镁资源为目标,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镁基复合氧化物多孔材料和镁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等。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第一发明人2017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个
在研项目及经费: 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多项,目前个人账户下余额约为91万元。
6.石晓勇 联系方式:shixy@ouc.edu.cn, 18500165552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污染生态化学,海洋环境灾害防治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在中国近海赤潮和绿潮生消机制和环境效应、营养盐循环动力学、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溢油和危险化学品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影响和处置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5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组织制订标准规范和业务规程5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海洋局项目“海洋危险化学品风险源和敏感目标调查”,120 万元,主持。 (2)国家海洋局项目“危险化学品泄露风险和生态影响分析”,180万元,主持。 (3)国家海洋局项目“海洋减灾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50万元,主持。 (4)602专项“海洋灾害风暴潮及近岸浪辅助决策系统”,680万元,主持。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富营养化关键过程及其对浒苔绿潮形成的驱动机制”,200万元,技术指导。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近海致灾赤潮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32万元,技术指导。
|
7.包木太 联系方式:13553056902,mtbao@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研究,侧重于微生物驱油理论与技术、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油污体系生态修复、海洋溢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以环境微生物应用为主线,以解决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和降低海洋溢油污染应用领域的科学问题为目标,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近三年,发表SCI论文35篇,其中一区论文16篇,二区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 渤海沉潜油形成机理和行为归宿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2301),2016.9-2020.12,69万;
(2) 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专项)项目(2017GSF217012),2018.1.1-2019.12.31,15万;
(3)原油乳化诱发海洋溢油沉潜行为影响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8MD017),、2018.03-2021.06,12万;
(4) 海洋溢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效益,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大项目培育项目(201822009),2018.03-2021.06,30万
8.邢磊 联系方式:13864808737,xinglei@ouc.edu.cn
招生专业: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有机地球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开展了中国边缘海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验证工作,包括海水温度、生产力、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陆源输入等重建指标。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重建研究,揭示了边缘海生态环境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机制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上述结果分别发表在The Holocen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Organic geochemistry等国际一流SCI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类脂生物标志物氢同位素与盐度相关性研究及东海陆架区全新世盐度变化重建”,主持,98万。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口生态系统对大型水库调控的响应及应对策略”,参与,50万。
(3)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基于长链烷基二醇指标的东海近岸区沉积有机质变化重建,主持,74.2万,2019-2022。
9.朱茂旭 联系方式:15806514500,0532-66782513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东海典型泥质沉积物中铁(III)异化还原作用及其对有机质矿化的贡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1-2019.12,主持,80万元;
(2)大型陆架海泥质沉积物中活性铁对有机碳的吸附性保存及组成和同位素分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1-2021.12,主持,83万元;
(3)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海-气通量及变化趋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7-2021.7,参与,210万元。
10. 任景玲 联系方式:0532-66782005,renjingl@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 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痕量元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痕量元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健康息息相关,是GEOTRACES国际计划的关键内容。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主要大河流域/河口、陆架边缘海和开阔大洋、极地痕量元素(溶解态Al、Mn、Fe、As、Sb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入认识影响其行为的关键过程及生态效应,关注陆架边缘海与西太平洋的相互作用。近三年发表科研论文19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了2项973课题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研究工作。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北部溶解态铝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陆源物质输送的示踪”,2017-2020,84.4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海陆架边缘海域水团结构及其向黑潮的物质输出研究”2016/01-2020/12,20万。
11.庄光超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532-66783781, zgc@ouc.edu.cn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地质微生物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二区以上杂志上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有7篇发表在一区杂志上(含4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担任地球化学、海洋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十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目前已参加国际合作航次10余次,累计海上作业天数超过300天,其中多次参加美国阿尔文号(Alvin)载人深潜航次,跟随Alvin下潜至2000余米海底,并参加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85航次;多次参与中国、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重大研究项目及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在研项目及经费: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科研启动项目“中国边缘海水体和沉积物中一碳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代谢研究”,2019-2022, 80万
12. 刘春颖 联系方式:15863450282,roseliu@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中活性气体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建立了适合测定现场海水中NO的吹扫-捕集荧光法,并开展了近岸海域中NO的相关研究。研究了NO对海洋浮游植物在胁迫作用下的保护效应;将NO的生长调控作用研究拓展到了对海洋硫和碳循环的调控上。以丙烯酸作为切入点,研究了海洋微藻及海水中各种硫产物的产生规律,途径及动力学特征。近3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水中一氧化氮的产生过程研究”,2017-2020,82.96万;
(2)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海-气通量及变化趋势”2016-2021,骨干人员,40万;
(3)高校自主基金,项目“绿潮灾害预报的关键物理、生物与化学过程研究和预报预警系统研制”,2017.5-2020.5,18万。
13. 刘素美 联系方式:66782100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海洋物质循环与供给的基础,对海洋食物产出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该领域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资源安全决策息息相关。
PICES-CREAMS工作组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以来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3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渤海氮循环的关键过程与调控机制,申请经费约300万,主持
(2)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海生物可利用磷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83.6万元,主持;
(3)2016.7-202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河流关键界面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入海生源要素的组成与输运通量,670万,主持;
14. 杜敏 联系方式:sdm06@126.com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建立复杂环境、复杂结构物阴极保护物理模型、检测技术以优化设计;研究吸附行缓蚀剂对钢结构垢下腐蚀的抑制机制;研究监测探头,与物理模型结合用于腐蚀监测与评估。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阴极极化与典型海洋微生物对腐蚀的耦合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1—2022.12,个人经费72万元
(2)涂层钢在海洋多相边界及多场耦合作用下的修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1—2019.12,个人经费81.6万元
(3)原位纳米增强高强韧钢及其复杂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山东省联合基金 ,2018.1—2021.12,个人经费92万元
(4)海洋平台导管架腐蚀与防护效果自动检测技术,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专项), 2018.01—2019.12,个人经费5万元
15. 李一鸣 联系方式:13969805306,liym@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溢油污染修复; 水环境中油污染的修复技术;油水分离功能性材料的开发。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水环境中石油污染修复材料、功能性材料作用过程中油水界面性质变化规律和海洋溢油污染高效修复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73219)“纳米坡缕石/Ag3P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海水中油污染的双重修复作用”(2018.01-2021.12),76.4万元,主持;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016年开放基金(QNLM2016ORP0308)“两亲性二氧化硅微纳米颗粒对海洋溢油的高效乳化分散与作用机制”(201.12-2019.12),100万元,主持。
(3)负载二氧化钛的天然黏土对海洋溢油的高效分散与光催化降解,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2018.01-2019.12, 15万元。
16. 李先国 联系方式:0532-66782482/13863994750,lix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 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洋污染生态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海洋环境中陆源有机物的沉积记录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陆源有机物对海洋有机碳的贡献及在海洋环境中的归宿,海洋环境中现代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及其机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近三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一区3篇,二区8篇,三区3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承担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生物制气”项目,参与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研发专项,2019-2020年度到账经费50万元。
17. 李阳 联系方式:010-59962223、13553056902,mtbao@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复合驱油和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研究与矿场试验,组织研究并实施了以聚合物驱为主的化学驱油和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重大国家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重大专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2016.01-2020.12,总经费:2.67亿元。
18. 李克强 联系方式:0532-66786355, likeqi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污染生态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陆源DON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对近海富营养化的贡献(41676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01-2020.12,82.2万
(2)山东近海水质超标严重海域高效治理技术方法研究(2018GHY11500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2018.05-2019.12,25万
(3)典型致灾赤潮的早期诊断、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2017YFC14043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07- 2020.12,38万
(4)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方向五: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U1606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01-2019.12,42万
(5)多重人为压力下莱州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和调控原理(U1706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01- 2021.12,80万
19. 李春虎 联系方式: 0532-66781527,13863922088,lichunhu@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舰船烟气光电催化脱硫脱硝与ECO曝气研究;天然气脱硫脱碳技术研究;光催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与开发;化工厂与制药厂高浓度COD废水光催化技术处理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专利10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烟气光催化/H2O2脱硫脱硝技术研究与开发,300万元,山东电建第三工程公司,2017-2020年;
(2)烟气光催化/H2O2脱硫脱硝技术研究与开发,30万元,青岛市科技惠民项目,2017-2019.12;
(3) 高浓度有机废水吸附剂(活性焦)生产工艺开发,30万元,河北沧州绿源化工,2017-2018年;
20. 李雁宾 联系方式: 0532-66786355 liyanbin@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侧重于在先进形态分析和同位素示踪技术方法应用及改进基础上,研究有毒金属在海洋及滨海湿地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关键过程机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多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学科顶尖杂志上。2017年获海洋局“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称号。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渤海甲基汞来源与归趋、关键迁移转化过程及机理研究,2016-2019年,80.64万元,主持
(2)中国海洋大学其他与创新能力提升相关项目,东海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研究,2017-2020年,100万元,主持
(3)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计划B类项目,有毒金属生物地球化学,2018 -2020年,50万元,主持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渤海主要入海污染物迁移转化关键过程与水质预报研究, 2018-2021年, 80万元。
21. 杨桂朋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532-66782657, E-mail:gpy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物理化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6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48篇。中科院JCR一区8篇,二区3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效应”(2016YFA0601300),2016-2021,2586万元,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东海和黄海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源与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1830534),2019-2023,359万。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东部陆架海域COS和CS2的来源、浓度分布与迁移转化研究”(41976038),2020-2023,74万。
22. 张志明 联系方式:13153200059,zzmcyj@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防腐、防污、吸波材料及电化学传感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 文章 12篇,其中一区3篇,二区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多功能协同作用的防污涂料及其配套防腐涂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01.01-2021.12.31.
23. 张劲 联系方式:0532-66782931,he-hui-jun@163.com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底地下涌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沿岸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环流演变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深海性化学合成生物群的形成机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发表论文18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东海陆架边缘海域水团结构及其向黑潮的物质输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2020年、359万。
24. 张桂玲 联系方式:13697686750,guilingzha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溶解生源活性气体(如CH4、N2O、O2/Ar等)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骨干人员参加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等多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陆架边缘海氧氩比值和群落净生产力的高分辨时空分布及对碳源汇格局的影响研究”(2018-2021,66万);
(2)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生态响应”(2016-2021,骨干人员,95万)。
25. 范玉华 联系方式:13573268166,fanyh@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配位化学及生物无机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从事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芳环多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近3年发表SCI论文38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2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具有氧化还原活性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电子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
(216011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1-2019.12,20万元。
(2)高性能混合基质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材料与膜制备关键技术研发(201822012), 中国海洋大学专项基金 2018.1-2020.12,100万元。
26. 孟祥超
联系方式:E-mail:mengxiangchao@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海水转化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9篇。中科院JCR一区9篇,二区2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主持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科研启动经费,2019-2024,80万元,
(2)主持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太阳能-海水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开发”,2019-2021,10万。
(3)主持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光电催化技术在海水中的利用及开发”,2020-2024,50万。
27. 赵美训 联系方式:0532-66782103,maxzhao@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有机碳循环、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记录及机制、生物标志物的碳-氢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及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的支持下, 在边缘海海洋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发展和验证、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机制、边缘海有机碳循环、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前沿性成果,在EPSL, GCA, JG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U1706219,人类活动对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及其碳储效应,2018/01-2021/12,281万元,主持,37.3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844,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对长江口-闽浙近海生态结构驱动机制的古-今对比研究,2017/01-2021/12,310万元,主持,70万。
(3)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A0601403,沉积记录重建地史过程中的海洋碳汇演变,2016/07-2021/06,610.42万元,主持,290.42万元。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1520104009,我国边缘海沉积有机质年龄特征的空间格局及控制机制,2016/01-2020/12,245万元,主持,176.92万元。
28. 姚鹏 联系方式: 0532-66781659, E-mail:yaopeng@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侧重于河流、河口和边缘海环境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化学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生态环境演变机制等方面研究。近期的工作主要包括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木质素、沉积色素、四醚膜脂等生物标志物研究长江口-东海内陆架颗粒物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水动力分选过程和再矿化作用及陆源物质输入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重建,剖析人类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对碳循环和环境演变的影响机制和发展趋势。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4篇,其中SCI收录27篇。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近三年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江口-东海内陆架沉积有机碳的再矿化作用研究,68万元,主持。
(2)2017-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有机碳的保存机制研究,260万元,核心成员(第2位)。
(3)2016-2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大型水库对河流-河口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物质输运的影响机制”课题2“河流关键界面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入海生源要素的组成与输运通量”,120万元,课题骨干。
(4)2018-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弧菌在我国边缘海的生态分布及在碳循环中的作用315万,核心成员(第2位)。
29.夏树伟 联系方式:13687632752,shuweixia@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Z6 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防污剂、缓蚀剂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2)重金属离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矿物表面化学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理;缓蚀剂在金属铁晶面的化学吸附及成键机理;缓蚀剂、防污剂等化学活性分子的构效关系和分子设计;取代喹啉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等,近三年在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编写教材2本。
30.高从堦 联系方式:gaocjie@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膜科学与技术、水处理技术,以及膜与(水)资源、环境、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改造等。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专利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课题间接费用(6.00万元);
(2)课题科研发展基金(2.04万元);
(3)高从堦驻鲁院士科研活动经费(13.01万元);
(4)高从堦山东省院士科研活动经费(20.00万元);
(5)院士科研启动费(155.71万元)。
31. 高学理 联系方式:gxl_ouc@126.com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0707Z6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膜制备技术以及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特种分离等领域的应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授予专利3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镶嵌氧化石墨烯包覆壳聚糖(GO@C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反渗透复合膜的可控制备及传递机理研究”, 2016.01-2019.12,77.2万;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混合基质材料制备与研究”, 2017.07-2020.12,35万;
(3) (8)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多级耦合处理高浓高盐化工废水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及工程示范”, 2018.01-2020.12,50万。
32. 梁生康 联系方式:0532-66786355,E-mail:liangsk@ouc.edu.cn
招生专业:070702海洋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污染生态化学,侧重于近海富营养化和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综合整治技术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等课题支持下,系统研究了高强度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水质污染形成和控制机制,发展了系列近海富营养化污染和溢油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效修复技术,多项技术已经在我国重要沿海城市和中海油等大型企业获得应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8.08-2021.1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渤海主要入海污染物迁移转化关键过程与水质预报研究,471万元;
(2)2018.01-2019.1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友好型溢油分散剂的研发,25万元。
考博辅导咨询热线(同微信);135209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