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道路是自己慢慢摸索,然后找到符合自己最有效的那条路,要有信心,不管碰到什么困难。
考研政治我没有和同学一样看徐涛的视频,我自己不爱看视频,到了八月份假期开始看政治,我看的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做完对答案,并把错误的知识点在精讲精练上用红笔标注,再在错误的题旁边把错误的知识点改正过来。1000题我做了两遍,两遍都错的题我会在笔记本上标注章节,题号,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时不时的翻阅一下,学习,学的是不会的内容,我的目的是把不会的知识点学会,这样分数才能提高。到了十一月十二月,肖四肖八出来了,我会把选择题做完并改正,核算一下选择的分数,由于时间有些来不及,我着重背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的大题,和徐涛的冲刺笔记里的大题。在考场上发挥时一定要尽量多写,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把答题卡写满。
英语:背单词没什么技巧,就是单纯地记忆性的工作。真要讲技巧的话,就从遗忘入手,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推荐墨墨背单词,系统根据遗忘规律规划每天要背的单词,不用自己去规划了。然后是阅读。考研英语跟四六级不太一样,四六级考听力,考研英语不考听力,这对听力不太好的人来说非常友好。所以不要因为四六级没过或者分数太低而害怕考研英语,这是完全没必要的。讲真我当时也很害怕英语,一直觉得自己英语很差,跟身边的那些大佬比起来差的太远了,一度自卑不敢开口讲英语。但是你要明白考研英语不考听力,不考口语,所以真的没必要因为听力口语不好而害怕英语,好好刷真题,拿下阅读,英语就无敌了。阅读,我的经验就是刷真题。真题是最好的老师,要反复刷,最开始可以分题型刷,比如这一周只刷完型,下周刷阅读之类的,自己规划。后期可以模拟练习,成套成套地刷,最好能规定时间。刷完一套要认真去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了,或者侥幸蒙对的,都要总结反思。很多学弟学妹肯定想听我分享英语怎么学的,用了哪些资料,其实我的经验已经分享完了,就是刷真题。当然,我也确实买了很多资料,曾经一度害怕自己连国家线都过不了,但是整个复习下来发现很多资料都没怎么用上,买了田静的语法书、唐迟的《阅读的逻辑》、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还有很多,但复习下来感觉真的用处不大。语法书也好,网课也好,都是被英语摧残的惨不忍睹的时候去看一下,听听网课,缓解下心情。最好玩的是我很早之前就买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但是一开始在刷阅读,就没看,后来等我刷完阅读,再看就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所以里面的作文我就大概翻了翻,也没怎么背,最后实在没时间背了。庆幸的是今年英语一的作文超级简单,没背任何模板页也完全可以自己发挥。这个真的完全是运气爆棚了,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考研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把结果交给运气,还是要踏踏实实认真复习,将结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专业课
686 临床医学综合(西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病理学》(第 9 版),步宏、李一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26438-9;
《生理学》(第 9 版),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8 年 08 月 ;
《内科学》(第 9 版),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7 月出版;
《外科学》(第 9 版),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9 月出版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最后,祝未来的学弟学妹考研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