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专硕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线、考试大纲及经验
一、专业介绍
编辑出版学是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学下自主增列的二级学 科,2004 年开始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专业致力于新闻出版领 域高层次、理论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目标明确,学科方向清晰。 作为全国同类院校中为数不多的编辑出版学博士点之一,依托传媒 大学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优势,“产、学、研”互为支撑、特色鲜明。
二、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01出版经营管理
02数字出版业务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④441出版专业基础
三、参考书
441出版专业基础
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崇文书局 2015 年版;
《现代出版》等杂志。
《新祥旭中传出版专硕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四、近几年分数线
2021年:复试分数线53/80/355。
2020年:复试分数线52/78/381。
2019年:复试分数线51/77/378。
五、2021年考研复试细则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材料评议成绩*30%。
复试考核采取差额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
录取原则: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六、考试大纲
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专业知识对编辑出版历 史、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441出版专业基础
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编辑出版学及相关理论。要求考生能了解出版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出版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理解出版传播的核心知识体系和基础理论,具有运用编辑出版理论和方法来观察、解释出版业转型的社会关联、进而从事出版产业实践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编辑出版史、书籍史、阅读史、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出版经营管理、数字出版、出版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本科目总分为 150 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编辑出版史 1.版本学 2.中国古代书业史 3.古代复制技术与重要印刷品 4.出版相关著作与典籍 5.出版人物 6.重要出版与印刷机构 7.出版管理与重大事件 8.书籍装帧 9.中外出版交流
第二部分:书籍史、阅读史 1.印刷术的影响 2.书籍的物质形态 3.文本、读者、作者、阐释理论 4.阅读模式与阅读变革
第三部分:编辑出版理论 1.出版方针与原则 2.出版属性 3.出版思想 4.出版规制 5.出版传播 6.出版教育
第四部分: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 1.书刊基本结构 2.选题策划与报批 3.审稿、校对、编辑加工 4.定价与成本控制、发稿、装帧设计 5.出版营销 6.版权贸易 7.重要国际书展 8.读者服务
第五部分:出版经营管理 1.出版质量 2.营销管理 3.成本管理 4.品牌管理 5.文化管理 6.战略管理
第六部分:数字出版 1.数字出版基本概念 2.数字出版类型与平台 3.数字出版流程4.大数据与数字出版 5.国外数字出版进展 6.数字出版管理
第七部分:出版政策与法规 1.著作权基础知识与案例解析 2.信息网络传播权 3.重要国际出版条约与国际出版组织 4.出版管理机构 5.出版行业组织 6.知识产权保护 7.网络出版管理法规 8.全媒体环境中的出版政策法规问题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形式及时长
1.闭卷,笔试,不允许带任何辅助工具和设备。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七、专业课初试经验
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文化和自然常识这一部分是考察从小到大的知识积累,其实是有些难以准备的,。作文这里也有一条有用的经验:多写。再者,要写的有逻辑、有条理,把序号标清楚。版面写的好看,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会好。335这一科出题是没有套路的,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涉猎整个出版领域的知识,包括经典知识以及前沿发展。
441出版专业基础
多轮背诵,课后习题也要认真做。尤其是出版基础实务初级两本+出版学导论,这三本书。我是按章节来进行学习,第一遍学习一个月完成,一天搞定一章或两章,做笔记。
第二遍就开始疯狂背诵,在第二遍时我做了第二次笔记,也就是完整的知识框架,拿白纸画出整本书的大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充重点知识。然后我又填进了论文学习的内容 。课外拓展特别重要!此外,我找了新祥旭直系的学长辅助我备考,老师传授了我们一些学习和做题的技巧和经验,按照热点时事,将论文都进行了整理和打包,下载下来,做出笔记,并且将事例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比如说我国网络文学的例子、出版走出去的例子、传统纸媒转型的例子等等很有趣味,能了解很多知识。现在考试越来越活,拒绝死背书。
更多考研信息,欢迎下方留言!
考研考博高分咨询:新祥旭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