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线、考试大纲及经验
一、专业方向介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方向 通过回顾中外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历史,特别是通过传播 主体、传播文本、传播路径、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传播效果的探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规律、传播经验和教训,探讨其理论与现实问 题,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网络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深化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该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受十七大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启发,结合我校传播 学的优势学科设置的方向,此方向的设置为全国之首。本专业方向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三、参考书
783主题写作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刊书目:
(1)国际新闻界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4)新闻记者期刊,上海报业集团,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5)《新祥旭中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883人文社科基础
基础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4)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中华:《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拓展书目:
(1)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历年报考情况
年份 |
政治 |
外语 |
专业课 |
总分 |
2021 |
44 |
44 |
66 |
321 |
2020 |
46 |
46 |
69 |
325 |
2019 |
44 |
44 |
66 |
345 |
五、2021年考研复试细则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材料评议成绩*30%。
复试考核采取差额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
录取原则: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六、考试大纲
783主题写作
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883人文社科基础
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 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
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 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 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
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 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
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 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七、专业课初试经验
3月—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摸清楚参考书目,由于这个阶段还有期末考试之类的,所以说就是没有能够花大量时间专心背书,但是已经把专业课课本都看了一遍。
7月—9月
这个阶段专业课的话就是以15—20天为一个周期,一周期一本书,每天大概6个小时都在背专业课,一天一章节,特别多的话就是两天一章节,早上起来背完单词就开始看两眼前一天背的。如果你是本科阶段基础不扎实的,有必要找个新祥旭一对一的直属学长学姐带你过知识点和重点。印象不是很深没关系,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嘛,暑假的话我就已经背过了两遍,初步复习达到预期目标,还和朋友一起出去庆祝了,所以说学弟学妹不必紧张,就是按部就班,心情不要有太大波动,偶尔出去透透气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放松和鼓励。
10月—12月考前
专业课就是冲刺了,在这个阶段我已经不求精细的每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啊都掌握,我就是先背框架,框架背完之后再来具体的大标题,想要把整体的思路缕清晰,不能够缕清出思路的建议这样来做。这个阶段大概就是焦虑期,心中的疑惑更胜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所以放平心态是你很重要的一步,这个时期就是大的知识点按照关键词串起来,我就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减轻了很多记忆压力。考前两天主要是进行全面框架背诵。
更多考研信息,欢迎下方留言!
考研考博高分咨询:新祥旭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