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线、考试大纲及经验
一、专业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悠久,大师辈出,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有1 个方向:世界文学与 跨文化研究。导师 3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1人。另外,本专业与北 京第二外国语学校等学校保持联合的专业合作关系与学生培养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立足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优势,学术重点在于“跨文化、文学与世界性”。
二、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01世界文学与大众传媒
考试科目
二、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三、参考书
783主题写作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刊书目:
(1)国际新闻界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4)新闻记者期刊,上海报业集团,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5)《新祥旭中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883人文社科基础
基础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4)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中华:《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拓展书目:
(1)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历年报考情况
年份 |
政治 |
外语 |
专业课 |
总分 |
2021 |
53 |
53 |
80 |
355 |
2019 |
51 |
51 |
77 |
368 |
2018 |
55 |
55 |
83 |
345 |
五、2021年考研复试细则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材料评议成绩*30%。
复试考核采取差额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
录取原则: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六、考试大纲
783主题写作
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883人文社科基础
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 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
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 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 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
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 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
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 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七、专业课初试经验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这个其实不复杂,就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比如在段落中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按照适当标准调整做笔记。我当时找了新祥旭直系的学姐辅助我备考,学姐对于重难点及常考点把握的十分精准,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
强化背诵
结合基础知识梳理的笔记,我又整理了一份可以背诵的笔记,用自己的话对每个知识点容易出的题做了方便自己背诵的回答。给个小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记录问和答。这样在冲刺阶段直接背诵,变成自己的思路体系。基本所有的题都来源于书本,要注重细节,把所有可能考的内容都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要知道,资料笔记都只是参考,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掌握重点,要学会把资料变成自己的笔记,并牢记于心。
更多考研信息,欢迎下方留言!
考研考博高分咨询:新祥旭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