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说,浅浅谈谈我的考研历程。
我的目标院校是大连理工大学,我所考的专业是环境工程。
首先谈谈我考研的原因,我的本科院校是个211院校,本科所学专业是环境科学,当初选择考研是觉得现在的工作形式,从大三的一次就业形势分析的讲座里,我第一次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像计算机等IT行业的高薪资,也没有金融企业挣钱来得快。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还好,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且身体很健康,在单位的工作也很轻松,也并不是很需要我立即投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去,况且有一个研究生文凭在以后的企业中的起薪就会高出本科生一部分。加上老师们在学校的建议,说要我们多储备知识以及文凭,学更多的东西会在以后回报你,这也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大连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选择上我也算本专业考研,不会有跨专业考研的压力。在院校的选择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本科是211所以就打算选个985院校。因为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离东北地区比较近,不想离家太远所以打算选一个华北地区或者东北地区的985院校。然后我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从上到下找每个在离家距离上符合我心理预期的学校。去各个学校官网查看每个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以及分数要求。综合比对之后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我搜集了近四年的报录比情况,做了一个Excel表格可以更直观的分析考研难度。我把今年的数据也补充在这张表格里了,今年的报名人数还没出所以没有报录比。然后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硕和专硕基本上是一样的,学制也都是三年,学费也没有差别,也都有宿舍。只不过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上会有差距,并不是学硕要比专硕难度大,学硕的招生人数虽然少但是报考人数也会相对少一些,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就可以。而且大连理工大学在盘锦校区也有环境工程专业,近两年报名人数都小于招生人数,所以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个Plan B,就算一志愿没上我也可以调剂。以上多个原因让我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
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复试上线人数复试/录取
学硕2022 33 310 44 1.333333333
2021 141 28 318 5.035714286 38 1.357142857
2020 131 29 316 4.517241379
2019 108 26 328 4.153846154
2018 81 28 310 2.892857143
专硕2022 85 310 108 1.270588235
2021 217 86 300 2.523255814 103 1.197674419
2020 174 74 290 2.351351351
2019 153 52 310 2.942307692
2018 128 47 310 2.723404255
再来谈谈我的初试经验。先说说公共课,因为我从3月到5月课表一直很满,所以只能抽时间学习数学和英语,政治一直到暑假才开始。
1)数学从1月开始听基础课,做了一遍基础题。然后8月才开始听强化课,做了一遍基础题中的错题然后又做了一遍强化题。我认为前期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多一点对之后的冲刺非常有帮助,因为数学需要打好底子,只要基础足够牢固,后期在你疯狂背政治课和专业课的时候只需要每天做一套真题或者模拟题来巩固就足够了。
2)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基础,大一过了四级,六级考了501分,但是考了四次才过。我在前期听完语法课之后并没有觉得对我有很大提升,反而更重要的是背单词,一天都不能停,必须背到考研前一天。对我来说直接背单词书有些吃力而且会坚持不下来,记忆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用的是一款叫不背单词的APP,每天和小伙伴一起坚持打卡,互相督促,背单词会更有动力。阅读是最先开始的题型,对我来说二刷会记住答案,所以我做题的进度没有很快,也没有三刷四刷,就只做了一遍,然后会回顾自己错过的题。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作文这些题型要听谁的课我觉得没有最完美的标准答案,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可以,多听多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3)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看的,直接看的徐涛的强化班,听了一遍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政治选择题可以多刷,多买几个老师的然后也可以找小程序在碎片时间刷题。在喜马拉雅上也会有很多政治带背音频,可以在路上或者吃饭时间听一听。后来听的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班,背腿姐的背诵手册和她的讲义,个人觉得对考试的大题是十分有用的,教材不用买,有电子版可以打印,冲刺背诵手册里近代史是按顺序捋的感觉挺有用的。
关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部分,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化学》两部分,各占75分。近两年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在考试大纲上没有给出具体考试范围和考试题型,所以需要自己找资料,自己摸索,吃透整本书。因为考试内容包括两本书,所以复习压力还是比较大,我前期一直把重点放在公共课上,后来才意识到还是150分的专业课更重要。所以在复习期间一定不能弄错重点,专业课的重要性要大于政治和英语。对于专业课我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就是一开始看教材,看完一遍之后开始整理知识点,最后拿着自己整理的知识点背,在一遍遍看教材和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对这两本书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再根据往年真题就能掌握重点。2022的试卷上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其中判断题和选择题占了120分,多选题分值大一点,但是少选可以得到一半的分数所以考题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宽泛,需要你了解的多一点。计算题比较简单,跟教材上的题型相似。简答题也不是很难,就是在背专业课的时候必须要知道的内容。不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专业的在专业课试卷上的题型每年都不太一样,2021年和2022年的试卷开始出现选择题和计算题,没有人可以百分百确定今年也会这样出题,所以扎实掌握好知识点,吃透两本教材才是重点。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关于复试,虽然我的初试成绩在进入复试的人中占前40%,但是仔细研究往年的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可以发现,初试成绩高并不能完全保证你进入拟录取名单,所以复试也不能掉以轻心。复试总成绩=外语能力测试成绩+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复试总成绩满分为400分。其中外语能力测试30分,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120分,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250分。这个分数占比每年也会有轻微变化,但可以发现专业知识在复试中占很大比例,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的复试专业课包括了六本书,其中有《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管理手册》《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所以复习压力要比初试还大。不仅有专业课需要复习,还要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还要准备自我汇报。只要顶住压力,一刻都不放弃,最后一定会平稳上岸。最终,我从一开始排名前40%,最后排名升到前20%。
我觉得比经验贴更重要的是你在考研路上要有一个伙伴,因为考研是个持久战,靠自己每天主动自觉地去图书馆,我觉得起初还是可以的,但是一两个月以后就会无聊,学习的劲头也会下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我和同行的老乡考了同一所大学,他也就是我一起学习的伙伴,后来就是室友一起,总之总会有伙伴一起激励我学习。而且考研路上也不能一味地死学知识,如果感觉累了可以适当休息,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考研期间的营养也是很重要的,这也使我在考研路上一直有健康的身体以及更充足的精力去学习。
【经验贴为新祥旭考研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