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欧阳老师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管理考研全科定制辅导计划。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介绍、报考情况、复习规划、定制辅导等几大方面。
一、院校专业介绍
1、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11月,在整合相关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第一家经济、管理、科学、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型环境教育与科研机构。学院致力于培养立足本土化、面向国际化的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型高端人才。
学院设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系、环境与资源管理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学科实验室等教学研究单位,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多学科融合的环境学科群。学院目前具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两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管理、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6个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开设明德环境“经济学-科学”拔尖人才实验班、“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治理”实验班。设有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被纳入全国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并拥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学院长期致力于资源与环境经济、能源与气候变化、环境政策与管理、污染治理技术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我国环境领域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重要学术研究中心。
2、招生目录
专业:1204J2可持续发展管理(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0学科基础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学制:3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2)《学科基础》科目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部分。考生须根据报考学院、报考专业要求,选择两个部分作答。详细说明见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站。
3、近几年考研情况
2023年:55、55、90、90、360
2022年:60、60、90、90、375
2021年:55、55、90、90、365
备注:
2023年:统考拟招生4人,一志愿进复试4人。(最高分395,最低分364)
2022年:统考拟招生6人,一志愿进复试7人。(最高分432,最低分382)
4、参考书目
620学科基础
《管理学基础》(主要)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公共管理学概论》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二、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适用人群
1、基础比较薄弱或跨校跨专业
2、立志考取名校学生
3、复习时间紧迫、精力有限
4、没有方向
5、自制力不足无法全心投入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