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
文物与博物馆 |
辅导科目 |
专业课(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古建筑三个方向) |
授课老师 |
新祥旭老师 |
适用学校、专业 |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 |
学生分析 |
学生为三跨考生,目前仅了解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考研所需的基础知识背景还未具备,教学需要从最基础的学科框架搭建开始。学生对考古学兴趣浓厚,亦有志于将来从事考古工作,可以针对性地对考古学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加以拓展。距2023年12月考试还有半年多时间,足以完成从框架搭建、分科复习、融会贯通的全过程。 |
||
课程目标 |
上课总体安排以老师授课为主,以交流、讨论为辅,在考前可针对性地安排几次模拟考试和答疑。具体的课程安排方面,尽量做到每周授课≥1次,让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学习和思考中。在三门专业课的取舍上,以考古学为主,博物馆/文化遗产和古建筑为次。授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几轮复习,使学生拥有考研所需的知识面,并对不同题型有针对性的认知与准备,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
||
教学内容 |
考研形势分析 |
近些年,一方面是招收文博专硕的高校增多,学生可选择余地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是文博专硕头部院校的分数线水涨船高,考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点越来越深入,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比如北大的分数线近些年呈线性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315分到2022年的336分。考生在备考时,不能够仅限于复习基础知识点,还要对考研真题作进一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
|
考研真题分析 |
北大文博真题共分三类:名词解释(11*10分),简答题(3*30分),论述题(2*50分)。在分值设置上,考古学知识占50%(150分),博物馆/文化遗产占25%(75分),古建筑占25%(75分)。近些年真题考察的知识深度进一步加深,广度进一步拓宽,往年真题的重复率依旧很高。 |
||
课程主要内容 |
考古学框架搭建 博物馆/文化遗产框架搭建 古建筑框架搭建 考古学内容精讲 博物馆/文化遗产内容精讲 古建筑内容精讲 历年真题讲解 模拟考试+答疑 |
||
学时分配 |
教学计划分为五部分, 预计学时分配如下(机动调整): 考古学(25小时),博物馆/文化遗产(13小时),古建筑(12小时),真题讲解(6小时),模拟考试+答疑(4小时),课下亦可安排答疑环节。 |
||
课程考核 |
布置阅读任务并在课上设置交流、讨论环节。 |
||
参考书目 |
必看参考书目 |
《中国考古通论》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 《考古学概论》 《中国考古学多卷本》 《文物学》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文化遗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 |
|
选读参考资料 |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考古学初阶》 《博物馆学概论》 《文化遗产导论》 《营造法式注释》 《清式工程则例》 |
【经验贴来源于新祥旭原创 考研胡老师vx:chen20181177,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