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辅导科目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
授课老师 |
|
适用学校、专业 |
大陆学校均可 |
||||||||||||||||||||||||||||||||||||||||||||||||||||||||||||
学生分析 |
学生为中山大学大二本科生,已学过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有一定基础,但课上对本门课程理解不深入,有部分内容不了解,希望通过本次授课从头学习一遍本门课程并进一步查缺补漏,因此需要在梳理概念性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重点与难点进行着重点明与分析。为此,针对此学生的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且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配合老师完成所要求的内容。 |
||||||||||||||||||||||||||||||||||||||||||||||||||||||||||||||
课程目标 |
我针对教材将每一章的知识点要求进行了分类,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学员应按照知识点要求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 针对此学员的特点,我会在不同部分的学习过程后针对其记忆或理解的难易程度对其进行总结梳理,更方便学员的整体理解与记忆。大致学习过程为:1.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把所有的基础概念过一遍,课本例图理解透彻;2.对每个重点知识点进行举例或者图件分析,保证学员理解;3.课本中相关的课后习题做一遍,对课本当中需要的知识点记住; 4.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前面的章节与重点进行梳理与复习,加深记忆。 此方法的好处时,可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实际理解,为偏向理解性记忆的技巧性学习;但线上课程的缺陷是难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
||||||||||||||||||||||||||||||||||||||||||||||||||||||||||||||
教学内容 |
学员本科学校(中山大学)的《结晶学与矿物学》,指定教材为李胜荣编写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共包括23章,其中《结晶学》部分为1-10章,空间抽象概念多,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矿物学》部分为11-23章,细微知识点多,识记背诵内容多,相对更好理解,但需要花大量时间记忆与概括总结。 我把整个23章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晶体概念及其宏观特征。此部分内容主要是1—5章内容,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性的充分理解,难点是会涉及到晶体的测量与投影与定向等,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只有懂了才能掌握,很难只靠背诵记忆;2.晶体的微观特征。此部分内容主要是6—10章内容,略为抽象,需要理解记忆;3.矿物的性质与物化特点。此部分内容主要是11—17章内容,需要归纳的内容较多,理解较简单,重点放在笔记与背诵上即可;4.重点矿物及其基本特征。此部分内容主要是18—23章内容,包含了各大类矿物的具体化学式、特征及多重性质,是重点也是记忆难点,需大量复盘总结。 |
||||||||||||||||||||||||||||||||||||||||||||||||||||||||||||||
学时分配 |
鉴于本门课程内容多,细微知识点密集,教学主要采用概括梳理式学习方法, 针对课程内容,各部分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
||||||||||||||||||||||||||||||||||||||||||||||||||||||||||||||
课程考核 |
习题主要采用课本习题与历年中国地质大学的考研真题。 |
||||||||||||||||||||||||||||||||||||||||||||||||||||||||||||||
参考书目 |
必看参考书目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
选读参考资料 |
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系统宝石学等 |
【经验贴来源于新祥旭原创 考研胡老师vx:chen20181177,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考研考博一对一辅导咨询胡老师:1369712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