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主要几门科目的备考经验,主要是以专业课备考为主,同时分享了复试的一些经验,考研不易,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
公共课备考
英语:我的英语基础一般,我觉得背单词是对于像我这样基础较弱的学生提升最大的方面。在考研初期,我看的《恋恋有词》。考研中期需要大量的阅读英语文章,理解出题思路,定时做题,提高做题速度。而在后期,分配给英语的时间要相对减少一些,背一背单词和英语作文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政治:我的政治分数是71分,是从8月末暑假结束才开始复习的。对于我这样的工科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绝对是不可取的,理解+记忆的方式才是高分窍门。我一开始就直接看的徐涛老师的强化课,配合核心考案画出重点,并在学完每章之后做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部分。政治能拉开差距的就是选择题部分,选择题能拿到35分左右总成绩就不会差。大题等肖四以及徐涛的冲刺20题即可。
专业课备考
这篇是关于故事片导演专业二的复习,还会提及复试内容,相比于专业一的复习,专业二的灵活性更大,主观题更多。其考察内容大概有,影视(对,不仅是电影)知识,电影评论,剧本创作。如果你本身就是对这些十分熟悉的人,那么你直接去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完全不存在参考书目,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
电影史,相当多的内容,有同学可能觉得它在总分中占这么小的为什么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看。我觉得电影史的重要之处不仅仅在于客观题会考,还开阔你的眼界,给你的思维提供一个历史视角。很多你以为很新潮的手法,可能别人在几十年前就做到了。有一本大部头的《世界电影史》,很好,时间够的同学可以看,时间不够的还是缓一缓吧,这里推介一套纪录片《电影史话》,15集,一集大概一小时,时间少的可以看看这个,根据里面的片单可以去看电影,而且里面会根据具体的电影片段去讲解,简直不要太好,不过它对于中国电影史的涉及比较少,这里再推介《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编写的,搭配看。
阅片量和行业知识也都是一个道理,多看对你的提升是隐形的,但却是实质性的。近几年的热门电影尽量都去看,因为保不齐就是一道大题,比如去年让你用近两年的电影举例,或者直接给出具体的电影让你去分析。
然后就是这所谓的大题,也就是影视评论,之前有同学在问,影评里经常用的名人名言,这个……其实还是一种作文心态,我们要明确的是,不要把这部分的题答成作文,也不要答成大部分的豆瓣影评,也就是少抒情,多针对电影的实质内容去写,多写对电影的理解,而不是情感共鸣之类的。也就可以看出有些平台的影评是不太适合答题的,那么哪里的适合呢?
这里说一下《认识电影》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官网推介了,但是确实有点太入门,而且里面举得例子都不是那么好,不过它的目录和小标题很有用,你可以根据这个去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多分析几部,新的经典的都写写,你就有一个自己的资料库,这部分的答题基本不会跳出这个范围。
最后就是剧作,这一部分最大头,也最难讲。首先,剧作书,看一本就可以,而且主流的剧作书都还是讲好莱坞经典剧作模式,其实是可以有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多写写,如果单纯是为了应试,可以不写完整剧本,就练结构和某一个场景。
剧作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你剧作的依据,为什么要这么写,第二个是故事梗概,这部分是结构最重要,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场景,台词啊,调度啊。其实只要在一方面你能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就能拿高分,毕竟考试时间就这么短,真的很难面面俱到。
复试
复试的大头就是拍短片,领到题目,一般有两个选择,去年上午是“微微一笑”或“春风十里”,下午是“距离”或“瞬间”,三个小时拍,两个半小时剪辑,器材演员自备,很考验人的水平,你能不能行,就看你拍的怎么样,客观来说,这还是很公平的。毕竟导演系最终是要实践的。但是因为时间局限,建议大家不要太花时间在布光等上面,也不要太在意器材是不是高大上,剧组是不是场面,电影啊,拍的真不是这个。镜头也不要设计的太过碎,会给剪辑带来太大压力。
课程顾问:吴老师
电话:18171195760
微信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