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跨文化传播实务 代码:349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3 小时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考试科目内容涉及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以跨文化传播学的 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基本命题为核心,全面呈现理解跨文化传播实践、开 展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符号、文化、社会、心理、技术、能力和全球社会等层面的认知视 角。能初步运用跨文化传播学的原理,观察与分析艺术现象。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定义与学科属性 第二节 文化与传播 (重点)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建构 第二章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重点) 第一节 符号与符号学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第三节 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 第三章 文化的差异、冲突与观念体系(重点) 第一节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第四章 规范体系、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重点) 第一节 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会互动、群体影响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认同的建构与影响 第五章 文化心理与认知体系(重点) 第一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第二节 态度的主要类型与影响 第三节 民族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四节 文化心理研究的“路线图” 74 第六章 技术发展与全球交往 第一节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 跨国卫星电视与网络传播 第三节 文化的“全球化”与“同质化” 第七章 传播能力:个体与组织的选择(重点) 第一节 文化适应的模式与理论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有效传播 第三节 组织的跨文化实践 第八章 面向全球社会:中国、东亚与世界 第一节 从文化权力到传播秩序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 第三节 文化的传统与未来:中国、东亚与世界
三、参考题型 分析题一 分析题二
四、参考书目 1.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3年 (以上考试题型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考试试卷为准。
考研辅导咨询热线(同微信):13520919327